自然環境
(1)地質。天橋區大地構造位于泰山穹隆的北緣和華北沖積大平原的東南邊緣線上。地層發育比較齊全,南老北新。南部以古生界灰巖為景,北部以新生界第四系黃土及沙礫沉積為主。本區基性巖漿巖巖體平面形狀長軸約為東北—西南向的橢圓形,以巖床、巖株、巖脈等各種構造形狀存在,奠定了天橋地區的構造基礎。 (2)地形。天橋區地處泰山山脈北麓,南部靠以石灰巖為主的山地丘陵區,北部為山前傾斜平原和有典型黃泛微地貌的黃河沖積平原區。轄區北部由于燕山期巖漿巖的侵入體局部突出地面,形成黃臺山、鵲山、鳳凰山、金牛山、北以鞍山、藥山、粟山、標山等孤丘。在黃河、小清河沿岸左近有湖沼洼地。全區整個地勢南、西兩面略高,北、東兩面稍低。海拔高度在21—120.8米之間。 (3)氣候。天橋區地處中緯度地帶,屬暖溫帶半濕潤區的大陸性季風氣候。其主要特征是季風明顯,四季分明,冬寒夏暖,雨量集中。本地區風向隨季節而變化,冬季多偏北風,夏季多南風或偏南風,春、秋季多偏南風。全年以4月份風速最大且最多,平均最大風速在18—26米/秒之間。年平均氣溫14.3℃,最冷月為1月,最熱月為7月。年降水總量666.7毫米,冬、春季降水較少,夏、秋季降水頗多,7月降水較集中。年日照總時數2710小時,≥10℃積溫4500℃。干燥度年平均為1.23,屬水分不足的半濕潤氣候區。 (4)水文。天橋區境內河流較多,主要分屬于黃河、小清河兩大水系。黃河在境內流長13.4公里,多年平均徑流總量437.26億立方米,含沙量24.22公斤/立方米,含沙量為世界河流之冠,槽灘泥沙淤積嚴重,濼口壩頂海拔為37.6米,較本區工人新村地面高出14.1米,黃河已成為地上懸河。小清河在境內流長12.15公里,是濟南市區主要排水河道。轄區擁有濟南四大泉群之一的五龍潭泉群,有27余處泉眼出露,為“泉城”濟南的一大景觀。黃河北岸建有鵲山調蓄水庫。